盘锦市“稻蟹共生”兴起一条产业链成为“中国北方河蟹之乡”“

国搜辽讯
2021 09/23 11:23
分享
摘要:盘锦市在“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稻蟹共生模式基础上,通过河蟹产业联盟带头推广,总结出“垄稻沟蟹、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稻田种养新技术,实现了田中种稻、水中养蟹、埝埂种豆的立体生态种植养殖。

  据辽宁日报北国客户端消息,9月22日,天刚蒙蒙亮,盘锦市大洼区新兴镇躺岗子村村民王树安就来到稻田地里开始河蟹捕捞作业,和他一起的,还有十多位来自村里的“起蟹”雇工。

  身着防水服,挨个地块起网,将河蟹装进网袋中……早上8点多,1吨河蟹经过挑拣分装,第一时间发给盘锦当地和沈阳市的客户。

  金秋时节,盘锦广袤的稻田地里,收河蟹、售河蟹,蟹农与经销商忙得团团转。“凡是用塑料布围拢起来的稻田,都在养河蟹。我家今年养了1500亩。”和煦的晨光中,有20多年养殖经验的王树安笃定地说:“牛马年,好种田。螃蟹个头比往年大,注定是个丰收年啊!”

  


  近年来,盘锦市在“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稻蟹共生模式基础上,通过河蟹产业联盟带头推广,总结出“垄稻沟蟹、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稻田种养新技术,实现了田中种稻、水中养蟹、埝埂种豆的立体生态种植养殖。采用这种养蟹技术,水稻不减产,河蟹规格高,稻田养蟹亩增效益达400元以上,亩综合效益达1500元。

  “党的惠民好政策,我们真真切切享受到了。”王树安的二儿子王雨祥告诉记者,这几年,从土地流转上的支持,到河蟹项目补助资金的发放,甚至就连生物灭虫灯、大功率的无人植保机,政府都向他们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给予了实打实的倾斜、扶助。“咱农民就是奔着土地亲,有了这些定心丸,我们就会一老本实地把土地侍弄好。”王雨祥说。

  


  在盘锦市的精心培育下,河蟹养殖产业一年比一年红火。来自盘锦市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盘锦河蟹养殖总面积达172万亩,稻蟹综合种养发展到85万亩,预计今年成蟹产量5.9万吨、扣蟹产量2.2万吨。盘锦市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北方河蟹之乡”“全国最大稻蟹综合种养基地”。

  在做好河蟹生产基础上,盘锦市着力培育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现代流通网络,打造盘锦河蟹品牌,确保河蟹“生产得出来,更能销售得出去”。

  


  如今,历经多年打磨的胡家河蟹市场,进驻销售网点500余家,拥有专业河蟹经纪人3000余人,平均日交易量百吨以上,年交易额50亿元左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螃蟹交易市场、全国螃蟹销售集散地。

  目前,盘锦市有18个乡镇成为养蟹万亩乡镇。全市近30万人从事河蟹孵化、养殖、加工、营销等领域工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仅河蟹产业一项,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刘立杉)


免责声明:大辽宁网所收集的资讯来源于新闻媒体或其他自媒体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在转载过程中尽量保留原创机构及作者姓名,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The End
相关推荐
首届中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盘锦召开
2021-09-22
本次盛会,以乡村文化产业创新为切入点,总结推出了50个“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典型案例”和50个“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文化品牌”。
盘锦河蟹销售中秋节迎来第一个高峰期 价格上涨销量不减
2021-09-21
根据盘锦河蟹协会的调查,今年河蟹价格高于往年,其中125克雌蟹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0%以上价格,较去年同期每斤高5至8元,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地,并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价格虽然提高,但河蟹销量不减。
辽宁多地昨夜冰雹突袭局部地区冰雹像汤圆一样大 盘锦河蟹很受伤
2021-09-09
9月8日晚上8点多,辽宁多地突降冰雹。冰雹来势汹汹,让人措手不及。由于冰雹太大,导致部分盘锦河蟹被砸,养殖户损失惨重。
辽宁新农寒富苹果、盘锦大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2021-09-06
全国共50家示范区获批筹建,辽宁省2家入选,分别是新农寒富苹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盘锦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