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送手机?点开链接被骗5000多元 警惕虚假购物诈骗!

国搜辽讯
2021 12/22 09:22
分享
摘要:被网络上超低价出售或免费送的广告吸引,输入个人收货信息,又支付了相关手续费用,殊不知,这一切不过是不法分子为了骗取钱财,而精心编织的诈骗陷阱。

  微信截图_20211222211149.png

  据辽宁日报北国客户端消息,被网络上超低价出售或免费送的广告吸引,输入个人收货信息,又支付了相关手续费用,殊不知,这一切不过是不法分子为了骗取钱财,而精心编织的诈骗陷阱。

  典型案例:免费送手机?点开链接被骗5000多元

  今年10月份,朝阳市居民小Z正像往常一样在家使用手机上网时,突然被一条“免费送手机”的广告深深吸引。出于好奇,她便点开了该链接。在随后进入的网页中,小Z看到,里面有多张某品牌手机的精美海报,以及产品介绍。

  “那款手机的市场价很贵,我一直很喜欢,就是舍不得买。看到上面说免费送,我当时特别激动。”小Z回忆说,因为网页看起来十分正规,信以为真的她立即输入了自己的姓名、收货地址、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

  没想到,当小Z将这些信息成功提交后,页面却提示,需要她支付运输费、海关费等共计5357元。对此,小Z也有些担心,但一想到即将到手的“新手机”,又觉得即便付了这笔钱,对比市场价还是便宜不少,于是便毫不犹豫地将5357元钱如数转了过去。

  随后,小Z开始满心期待地等待手机的到来。当察觉到对方迟迟没有动静后,她尝试再次登录该网页、想查询一下物流信息,结果看到,网页已经无法打开。小Z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连忙到公安机关报了警。

  作案手法:昂贵商品低价销售?背后暗藏陷阱

  据民警介绍,所谓虚假购物诈骗,即骗子通过网络、短信发送虚假广告,以低价销售、免费送的商品唤起被害人的购物欲望。当被害人相中物品后,骗子会以各种理由让被害人给其转钱,直到被害人钱包被掏空为止。

  此类诈骗的易受骗群体,通常为网购群体,尤其是喜欢在网购平台、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购物渠道淘货的人群。

  作案手法为骗子先在微信群、朋友圈、网络购物交易平台上发布低价出售、免费送物品的信息,当消费者发现、与其聊天沟通时,再要求消费者添加QQ、微信私下转款、扫码交易。

  随后,骗子会先让消费者转款但不发货,还会编造收取运费、货物被扣要求罚款、收取定金优先发货等理由,一步步诱骗消费者转账汇款,最终将消费者拉黑“失联”。

  警方提醒:网购一定要选择正规购物平台

  朝阳市反诈骗中心提醒,市民网购莫贪小便宜。商品的价格会根据不同的商家、不同的时间有一定浮动,但半价甚至免费赠送商品,是不可能的。当这些廉价商品找到你,无非只是想利用你贪小便宜的心理,让你上当受骗。

  网购时要选择正规购物平台,因为正规购物平台都有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信誉支撑。不要随意相信陌生网友或随便点开陌生链接购买商品。在正规平台购买商品也要仔细查看卖家信息,不要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陈玮)


免责声明:大辽宁网所收集的资讯来源于新闻媒体或其他自媒体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在转载过程中尽量保留原创机构及作者姓名,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