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新民市这个村的玉米面条火了! 二人转帮面条走进直播间

国搜辽讯
2021 12/22 09:22
分享
摘要:沈阳新民市新农村镇黄家岭村的村集体食品加工厂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热闹景象:生产线的一头是今年村里新收获的老品种玉米磨的面和水,另一头源源不断压出来的是黄橙橙的玉米面条

  据辽宁日报北国客户端消息,“郑师傅,这边的玉米面条晾晒好了,注意控制烘干车间温度在36℃至37℃,咱村的洪革牌玉米面条卖相好不好都在你这一关了!”

  12月22日早晨,天气很冷,可沈阳新民市新农村镇黄家岭村的村集体食品加工厂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热闹景象:生产线的一头是今年村里新收获的老品种玉米磨的面和水,另一头源源不断压出来的是黄橙橙的玉米面条。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不停地忙碌着剪断面条,搭在架上,移至窗前,理顺晾晒、烘干。车间内一大排架子上,挂满了20小时前加工的玉米面条,如丝般顺滑的面条随着烘干机吹出的热风舞动,闪着金色的光芒,把整个生产车间都映成动人的金黄色。

  眼见着昨天生产的1000斤“黄家岭·洪革”牌玉米面条已经计量封装,村支书赵洪阁和驻村第一书记唐海波都露出笑脸。

  


  金色的光洒满车间。

  


  黄家岭村盛产大苞米。

  


  烘干车间。

  


  理顺晾干。

  黄家岭村位于沈阳新民市北部。由于传统玉米种植产业模式单一,虽然村里玉米产量很高,但出售粮食的附加值很低。黄家岭村历史上一直都是省级贫困村,2016年底才实现脱贫。2020年11月,该村在对口帮扶单位沈阳市和平区委的帮助下,购置了大型面条生产设备,建成农副产品加工仓储一体化的村集体企业——新民市洪革五谷食品加工厂,专门采用本村种植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老品种玉米“郑单958”磨面,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生产出了色泽金黄、爽滑鲜香的玉米面条,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热捧,每公斤卖到15元,利润远远高于每年常规出售的玉米。

  


  今年家家户户苞米满仓。

  


  生产线上。

  


  黄家岭村的老玉米走出了新路子。

  玉米面条生产线已经开工,产量将逐步提高,今后如何打开外埠市场走向全国,成为摆在赵洪革和唐海波眼前的新难题。驻村工作队的赵岩和潘天都是年轻人,他们的思路是:除了传统渠道,还要注册账号,培养具有本地乡土文化气息的“网红”,在生产车间现场和村里刚建成的农家乐现场开直播网上带货。

  说干就干。村里在沈阳市财政的资金支持下已经购置了直播设备,村里平时就擅长唱二人转的村民赵艳菊、田春和、刘春香和郑春佰等人纷纷请缨要为自己的家乡直播代言。黄家岭村人眼里的苞米如今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单纯靠拼产量、拼价格的大路货。随着烘干车间的热风舞动的金色玉米面条,一条走农产品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绿色食品的金色发展大道已经摆在黄家岭人的眼前……( 杨靖岫)

  


  黄家岭的洪革牌玉米面条出厂了。


免责声明:大辽宁网所收集的资讯来源于新闻媒体或其他自媒体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在转载过程中尽量保留原创机构及作者姓名,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The End